忽略个体
是一种战争思维
刘:这让我记起你前面说的,凡是发现总是从个体开始的,从个人偶然的、感性的体验开始。可我们这里多少年来,一直强调集体创作,集体攻关,要靠集体的力量,不相信个人的天才。这和“实用理性”有关系吗?
李:这主要还是因为革命传统吧,当然和文化传统也有关系。特别是革命战争时期,靠一个人是不行的,指挥战斗的人肯定是重要的,但作为一个士兵,包括一支部队,也只是一个螺丝钉。我引过斯大林的话:悲剧的个体只属于舞台,战争中的个体只是数字。中国一直讲“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毛泽东在革命时把它作为“群众路线”发挥到了极致,由群众路线又发展到群众智慧。到了和平年代,还是这样,所以五六十年代都是集体编书。国外也有集体编书,那是每人单独写一章或几章。但中国不是这样,大家都来写,写了一章大家讨论,修改,结果是把个人意见都抹平,变成四平八稳新意全无的最大公约数,这就是当年的规范的著书方式,好像是发扬了“集体智慧”。不仅在制度层面,而且在思想层面,这成了一种“定势”——群众、集体一定优于个人。体力劳动、打仗作战,集体合作有一定道理,但应用在智力创造方面,恰恰行不通。中国在1949年以后,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把军队的形式、战争的经验,把军事上的那套东西铺到社会上。这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很厉害。毛泽东提出“支部建在连队上”,这太重要了;推广到社会上,就是一直到居民委员会,管到所有人的所有一切。所以到“文革”时,“五七干校”变成军事建制,我们社科院哲学所成了第二连,学部变成团、营,我们第二连分成三个排,排下面再分成班,完全是军队建制。这些变化都很自然,大家也“很自然”地接受。建国以后很多思想和制度都是从战争时代和军事生活里来的。比如我们经常看见的“便民告示”,这本是军队的语言,还到处在用。
- 上一篇:把扩内需摆在更突出位置
- 下一篇:为乐学勤学善学提供不竭动力
- ·不能忽视“五多”问题(2012-06-06 10:20:05)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