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王安石同时代的程颢、程颐兄弟俩,是北宋有名的理学家。他两个对这个问题似乎说得更加具体:“世间并不缺乏贤人,问题是你的求贤之道是不是正确。”正确的方法就是量才授职,大材大用,小材小用。“能胜任宰相职务的人,任命他做宰相;能胜任卿大夫一类职务的,让他做卿大夫;有办法能治理好州郡的人,派他去担任刺史;有能力管好一县政务的人,派他去做县令。各类人才各得其任,各项工作就会发展起来,这样一来国家还不能治理好的,是从来没有的事。”
明永乐二年(1404年)四月,吏部尚书蹇义奏请选拔官吏的事,明成祖将他教导了一番,话讲得简明扼要,其中说道:“用人之道,各随所长,才优者使治事,德厚者令牧民。”“才优者使治事”,比如,翰林院一般都是选拔学识渊博的人在其中供职,负责兴修水利的官职也需要由治水人才来担任等。“德厚者令牧民”,“牧民”当然也需要有一定才能,但对直接与老百姓打交道的地方官来说,要求他们廉洁奉公、厚生爱民,比要求他们才华出众更为重要。
用人是一门大学问,要做到用人得当、人事相宜,并非易事。如果只是简单地作一番考察,找了一些例子证明某人忠于朝廷、清正廉洁,且能办事,又善言辞,便认为是德才兼备,提拔重用,这恐怕距离真正的用人得当还差得远呢!按照一定的固定格式去套用、衡量一个人的德才情况,最多算是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或表面情况。要想做到人事相宜,还需要掌握该人的性情特点、思想方法、处事方法等。《吕氏春秋》讲了一个用人实例:春秋时齐国的国相管仲得了重病,依靠管仲而称霸诸侯的齐桓公马上想到了国相让谁接班的问题。管仲让齐桓公先说看谁合适,他来参谋。齐桓公第一个提出鲍叔牙,管仲马上回答说“不可”。我们知道,齐桓公刚即位时,是打算让鲍叔牙担任国相的,而管仲当时是齐桓公的仇人,齐桓公本来要杀他,是由于鲍叔牙的极力推荐,齐桓公才请管仲担任国相的。就是说,鲍叔牙是管仲的知己和恩人,而且按照一般标准,鲍叔牙也绝对算得上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那么,管仲为什么说他担任国相不合适呢?原来管仲有更深的考虑,其理由是:“鲍叔牙为人清正廉洁、清高正直。见到不如自己的人,就不愿与他交往;一听到别人的过失,一辈子都不会忘记。”看来,鲍叔牙是个正人君子,洁身自好,嫉恶如仇,但不能宽容人、团结人,所以不适合做国相。齐桓公于是又问隰朋是不是可以,管仲回答说:“隰朋这个人,自己的志向很高而对别人要求很低,自愧不如黄帝,而体恤不如自己的人;他对于国事,有些不必过问的就不过问;他对于日常事务,有些不必知道的就不去了解;他对于人,并不是事事都那么较真,有些过错就装作没看见。如果没有更合适的人选的话,那隰朋就可以了。”
- 上一篇: 中国古代用人思想|用人如器弃短用长
- 下一篇: 中国古代用人思想|公正持衡 公平用人
- ·董必武为一顶帽子作自我批评(2017-01-16 08:21:06)
- ·延安时期的从严治党(2017-01-10 08:34:54)
- ·古代清官的廉洁修身(2016-08-08 11:45:12)
- ·(2016-07-15 11:37:02)
- ·(2016-07-08 11:07:07)
- ·古代官员的议事机制(2016-06-12 08:58:22)
- · 中国古代集权王朝对官员权力的三种制约(2016-06-08 08:17:21)
- · 中国古代官员的考核问责(2016-06-03 11:06:27)
- ·古代官员休假与读书(2016-05-31 10:24:17)
- ·古代整治“庸官”之道(2016-05-27 10:22:58)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