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的旗帜赵占魁
1942年的9月,由于中央职工委员会的介绍,我第一次访问了模范工人赵占魁同志。那时候,他正在离延安30里的农具工厂里,用两匹马力的鼓风炉,经年累月地生产着农具和军火。没有想到,整整六年后的今天,在解放区职工代表大会的代表团里,我又会见了这位熟识的英雄。看起来赵占魁的鬓发已经斑白了,眼睛也开始花了,可是就在这六年巨大的变化中,赵占魁同志却一直沿着党所指引的道路,成长为中国工人的一面光荣的旗帜了。
回忆六年前的情景,追记这位英雄的故事,我感到特别振奋。
惊人的力量
六年前--1942年,正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事最艰苦的年代,当时的陕甘宁边区更处在日寇和国民党军队的四面包围之中。由于经济上敌人的紧密封锁,一切物资来源均告断绝,为了自力更生,继续抗战,边区150万劳动人民,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开展着蓬蓬勃勃的大生产运动。首先在农业上发展生产保证了边区军民足够的粮食,接着便提出工业品的“自给自足”,号召全边区的职工用自己的力量战胜一切困难,增加工业品的生产。完成这一任务在当时边区薄弱的工业基础上,是相当困难的:第一是原材料的来源困难,第二是技术设备的限制,因此如何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发挥工人们的智慧和创造,提高他们的劳动热情,使之改进技术,增加生产,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当时很需要在工人中发扬一种新的劳动态度,那就是能够认识自己主人翁的地位,自觉地爱护工厂、团结工人、努力生产、提高技术的态度,同时也是一种老老实实,埋头苦干,一切为着革命利益、不计较个人得失的无产阶级的宝贵品质。而当时的赵占魁同志,从长期的工作考验中证明,正是具备这一劳动态度和宝贵品质的典型。因此,他的事迹发表后,很快地就被当作了教育全体职工的最具体的教材,而赵占魁同志,作为工人阶级最优秀的模范和榜样,也开始被人们敬爱着,并向他学习。
赵占魁同志的出现,可以说使我们党的政策,和群众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了,它调动了群众的热情及积极性,给边区的职工运动开辟了一条宽阔的道路。它的作用在于不仅鼓舞了边区工人高度的劳动热情,提高了他们的政治觉悟,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整个边区的工业建设向前发展一步。
这是一种惊人的革命力量,而这种惊人的力量,却建筑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全体职工的积极行动上面,同时也建筑在赵占魁同志的模范作用和先锋作用上面。
光荣的路程
赵占魁同志的一生是劳动的一生,而他前半辈子的生活却是牛马生活。他今年52岁,是山西省定襄县人。小时,由于家贫如洗,加上高利贷的重压,父亲一直飘泊在口外,年老的母亲为了生活也不得不离开家庭给有钱人洗衣做饭。赵占魁弟兄四人,他排行第三,从12岁起就和两个哥哥一起给人家当雇工。虽然全家劳动,但得来的血汗钱,除了还高利贷和缴租纳税以外,剩下的不够糊口,因此他的四弟从小就不得不送给别人。
赵占魁17岁那年,父亲被塌下来的破窑砸死了,他二哥听到这消息,连夜奔丧,不幸在途中过河时又被水淹死。这两桩惨痛的事情,强烈地刺激着赵占魁的心。他想挣扎一下,突破这穷困的牢笼,于是就在这年离开了家,去给一个铁匠当学徒,终年伴着风箱铁锤,飘泊在天镇、阳高一带。
三年后,赵占魁又空着两手回来。这时他20岁,到太原做泥水小工,后来又在太原铜元厂里当学徒,干了8年,29岁开始到兵工厂学翻砂,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工资最多的时候才每月12元,扣去伙食房钱,就所剩无几。旧社会里,工头对待工人是非常毒辣的,动不动就罚工,病了不但没人管,请不下假旷了工,一天就要罚三天。赵占魁是个老实人,又害怕失业,迫使他当牛做马,埋头苦累,虽然这样,到1932年工厂缩减时,他既没有人情,又无钱活动,还是被工厂开除了。37岁这年,就是他失业的一年。
38岁时,好容易才在同蒲路介休车站修理厂当了名铁匠,好歹干了三年。1938年初,日寇占领了同蒲路,他便跟铁路工人一起,流亡到西安。这时他听到延安是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是工人的家,便由一位铁路工人介绍,在1938年5月,进了安吴堡青训班的职工大队,不久就来到了延安。
在延安他被分配到工人学校学习,这是他从来没有想到的事,活了40多岁,当了半辈牛马,现在居然进学校读书了。他非常感动,在讨论会上,他把过去所受的苦难,和今天的情况做了个对照说:“在旧社会中,我的血快被挤干了,而今 42 岁才找到了自己的家。”于是赵占魁同志努力识字,积极学习革命道理。事实的教育,使他牢牢地记住了一条:只有共产党领导工人阶级闹革命,受苦受难的人才能翻身。有一天他和党委的一位同志谈话。他伸出两只粗糙的手说:“共产党要不要我这老汉,”那位同志亲切地回答他说:“老赵,无产阶级就是靠两只手来创造世界的。 ”老赵听了这句话更是信心百倍地要求参加共产党。
由于他老实忠诚努力学习,当年12月,赵占魁就成为一位光荣的共产党员。
1939年春天,毛主席号召开展生产运动,他便和另一位老工人崔锁贵,一同去找领导同志,要求参加生产,为大家制造工具,早点为党为人民出点力。领导同志耐心地劝导了他许久,叫他再好好学习。至6月间,边区政府为了发展生产,创办农具工厂,调他去当翻砂工人。他兴奋、激动地说:“这可有了为党出力的时候啦。”当他跟另外三个同学离开学校的那天晚上,党中央委员、职工运动领袖张浩同志又把他们叫去,亲切地叮咛说:“工厂是公家办的,它是为人民服务的,也就是人民自己的工厂。你们都是优秀工人,要好好干,好好爱护工厂。”
赵占魁同志把这些话一个字一个字地牢记在心里,并变成了实际行动。
像炉火一样的劳动热情
赵占魁一走进农具工厂,就忙于繁杂的创建工作。不久工厂开工了,他便在2000度高温的熔铁炉边辛勤地工作着。他惊人的劳动热情,像炉火一样,一直熊熊地燃烧,从不灭熄。一年又一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面,他看守着熔铁炉,熔化着坚硬的铁块,正像他用高度的劳动热情,熔化着一切困难一样。“老赵是从火里炼出来的。”人们对他的这个评语,一点不错。
化铁看熔炉,应当说是一种最苦的劳动,再加上当时边区技术和工具的困难,就显得更加艰苦;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季,守在2000度高温的炉旁,顶着火一样的太阳,那滋味是难以忍耐的,可是赵占魁同志却始终在这种高温下工作着,而且为了抵抗炉火的烘烤还不得不穿着冬天的棉衣 (边区没有石棉衣)。从早到晚,老赵的全身像浴在汗水里,棉袄被汗水湿透了,结成一层层很厚的白脸;草帽也被汗渍得破烂不堪。但赵占魁同志从没有松懈过,也从没有叫过一声苦。他是这里的轴子,一切工作都随着他在转动,因此他常常不停地工作12个小时以上,有时甚至连饭也顾不上吃。平时,他总是打起床钟以前就第一个起来,上工比别人上得早,下工时总让别人先走,然后自己收拾了所有的工具,再围着工场巡视一周,检查一下是否有人把工厂的东西乱放乱丢。他常常对工人们说:“工厂是公家办的,同时也是咱们自己的,跟旧社会完全不同啦。”
每次下雨下雪,那怕是在漆黑的夜里,只要天一阴,赵占魁一定把大家叫起来,领着头把院里的工具、成品,都搬到避雨的地方去,一点不让它遭受损坏,搬不动的就找些东西盖起来。他从没有计较过工资,本来按照规定,加工是另加工资的,可是他不耍,他说:“在外边做工,累死了劲还时常饿肚子,现在为革命工作,有吃有穿,要那么多的钱干啥呢?”他也很少请假,有了病也不肯休息。
在1941年,他病了一个星期不能起床,头晕,发着高烧,不能工作,只好由他的学徒李有贵来代替看炉,可是李有贵加铁加得过多了,炉里化成了一个二三百斤重的铁疙瘩!赵占魁一听到这消息,便马上从床上挣扎起来,拄着一根棍子来到熔铁炉旁,身体站不住,就坐在地上看了一天炉,终于把那天的任务完成了。 1942年4月,他帮助别人试验弹花机,不小心把一个指头轧坏了,轧出了两块碎骨头,大家劝他休息,他不肯,自己把手包扎好,又用另一只手照常工作起来。
1943年6月熔铜时,因为坩锅坏了,一坩锅铜水(热度在2000 度左右)一下倒在地上,一部分泼在他的右脚上,脚面马上烧成焦黑!可是赵占魁同志,不但一声疼也不叫,而且坚持不要别人扶,要自己走到医务所去。这种精神,只有战场上那些“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的战斗英雄们,才能够和他相比!后来,工厂把他送到医院去治疗,延安各个工厂、机关、学校都派人去慰问他,党中央的邓发同志也亲自去看他,劝他好好休养,他收到的慰问品摆满了两桌子,还有15000元(按当时物价算,是一个很大的数目),而他把这15000元全部捐献给前方的将士了,他说:“前方有许多同志在流血,比我更痛苦得多呢,我不算啥!” 到六七月间,国民党反动派企图进攻边区,当时他的脚还没好,正在医院里,听到这消息,他马上坚决要求出院。为了保卫边区,他带着伤又站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了。
长期苦难的日子,使赵占魁同志养成了一种勤劳俭朴的习惯,他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他看见有人糟踏一点东西,不论是公家的或私人的,心里便很不舒服!每次从炉中倒出来的烂炭,他都用筛子筛过,把可用的烂炭烂铁都尽量挑拣出来。他不光自己这样做,而且告诉学徒也这样做,他对学徒们说:“自己要节省,对革命的财产更要节省,一块烂炭一片碎铁,都不是容易来的。”当他发现几年前的烂炭堆里有些生了锈的碎铁块时,他就利用体息时间,蹲在那里扒着拣,不一会就拣回了好几斤,接着他又发动学徒去拣,一天就拣回了十几公斤。
这些事情看起来并不惊人,然而他成年累月一点一滴这样做,从不夸耀自己,从不叫苦,这就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就叫做新的劳动态度。
忘却了自己的人
赵占魁优良品质的另一特点,则是关心同志,爱护学徒,具有高度的为群众服务精神。他是一个四十几岁的老工人,既有很好的技术,又是翻砂股的股长,但对于工人和学徒,却从不摆一点架子。每当休息的时候,他总带着慈祥的笑,和工人学徒们愉快地生活在一起。人们亲切而又尊敬地称呼他“老赵”,他也像长者一样爱护着工人同志们。特别是对于学徒,他决不保守自己的技术,在他的心里,有这样一个信念:“多教会一个徒弟, 就多增加一份革命力量 ”。因此他常对学徒们说:“我要认真教,你们要认真学,边区跟外边是根本不同的。”
每次开炉的时候,他总是一面工作,一面指点着叫学徒们实际练习。什么时候加炭加铁,分量多少,风力大小,都一遍一遍地给学徒们讲解。有时为了准确,他叫学徒们把炭和铁用秤称过再装在炉里。在翻砂的过程中,一发现什么毛病,他就把学徒们集拢在一起,研究毛病的原因,告诉他们改进的办法。有时在工作时间内,个别学徒偷懒,老赵就耐心地对他说:“过去在外边工厂里,为了混饭吃常常磨洋工;工头来了就假装着使劲干一会,在咱们这里可不同,工厂是咱们工人自己的,没有领导人在,也要自动积极地工作。”在几年工作过程中,他从来没有打骂过工人和学徒,有一次一个学徒?连做坏了好几次成品,老赵还是耐心地说:“同志,这是人民财产,咱们要负责做好呵!”就这样,在他的培养下面,好些学徒都很快地成为熟练工人,整个翻砂股的工作也大大地改进了一步。另外,在物质生活上他更是处处关心学徒,有时因工作较重,看见学徒们饿了,就一声不响去买几个饼子来分给大家吃。学徒们有了困难,老赵总是首先把自己的东西拿出来,帮助他们解决。因此在老赵的包袱里,再找不到什么多余的或者较好的东西。
老赵爱护工人,又能团结工人,工人中间有时闹些意气、纠纷,老赵总是想尽办法给他们调解,而工人也最爱听老赵的话,认为他最公正、最诚恳,因此只要他一出头劝说,无论任何人再大的气,都会平下来。有一次两个工人因为事一块菜地争吵起来。甲说地是他窑前的,乙说菜是他种上的,闹得不可开交,老赵知道后即跑去调解,认为地应该归甲,乙种上了有些损失,老赵答应将来收菜时,从自己菜地里分一百斤蔬菜给乙。这样一来,甲乙双方都非常感动,不仅不再争吵而且互让起来。但秋收后老赵仍然把一百斤蔬菜送到乙的家里。
1941、1942年正是陕甘宁边区最艰苦的年份,工厂的生活当然也非常艰苦,因此生活问题常常影响着工人们的生产情绪,特别是工厂的伙食,工人们牢骚最多。而个别落后分子便乘隙鼓动一些工人进行罢工怠工。赵占魁同志在这种困难的条件下,不仅自己始终站在正确的立场从不叫苦,并勇敢地出来接受工会生活管理委员的工作,利用每天下工后的休息时间,经营合作社,管理伙食。想尽各种办法来节省粮食,组织生产,改善工人生活。
在这一工作过程中,赵占魁同志表现了惊人的耐心和仔细,那种忠实负责,为群众的点点滴滴的利益而鞠躬尽瘁的精神,又一次得到充分的发扬。每天当别人下了工,都三三两两出去游戏的时候,老赵不是忙在合作社里,就是在伙房里帮助伙伏挑水、抱柴。有一次中饭煮生了,工人们挤到伙房里一齐吵起来。当时可把老赵忙坏了,他一面告诉大家不要吵,一面就亲自帮助伙房重做,直到第二次的饭下了锅,他才擦去满头大汗,拍拍伙房班长的肩膀说:“同志,不行就再煮一锅稀饭,别叫不够吃,大家都做了一晌工,吃不饱不行。”说罢自己端着一碗大家嫌生的米饭,吃着走了。又一次,一个病号晚上来找他,一进门就怒冲冲地说:“老赵,我还没有吃饭呢,你这伙食委员干什么的? ”接着又说了很多难听话,可是赵占魁同志却没有计较这些,并且立即走进厨房亲自给那个病号做了饭。
就这样不到三个月时间,工厂的伙食在老赵的管理下得到了大大的改善,在这一点上不仅使那些落后分子无隙可钻,而且节省了粮食,消除了浪费,做到每月还有剩余。工人们的生产情绪,因之又提高起来。
一切为了大家,而完全忘却了自己的人,是多么难得呵!赵占魁同志就是这样的一种人。
光荣和考验
为了发扬赵占魁同志这种宝贵的品质和新的劳动态度,1943年,在中央职工委员会及边区总工会的直接领导下,首先在陕甘宁边区开展了热烈地学习赵占魁的运动,用赵占魁同志具体的模范事迹,教育全边区的工人。边区政府更奖励赵占魁同志为边区工人特等劳动英雄。一时间,学习赵占魁,开展赵占魁运动的呼声,响遍了全边区的各个工厂,大批赵占魁式的新人物也不断涌现着。不久,敌后根据地也来电响应,从此赵占魁的英名便传遍全国。
这一事实对赵占魁同志说来,是一个极大的光荣,但他并没有因此而冲昏头脑,也没有因此而骄傲,相反地,他却更加虚心,更加埋头了。不管是在劳动英雄大会上,或者是和毛主席握手的时候,他总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个老老实实为党工作的普通工人罢了,并不比任何人高贵,即令在工作中有些成绩,那也是在党的培养及同志们的帮助下得来的。因此,在火热的赵占魁运动当中,他始终警惕着自己,鞭策着自己,一分钟也不脱离群众,并以最大的努力到处介绍经验,帮助工人们推动这一运动向前发展。
1944年,当张秋凤(晋绥工人劳动英雄)致函向赵占魁同志作生产竞赛的挑战时,他除去勇敢地应战外,在回答他们的信上,更把力戒骄傲松懈,虚心提高一步的志愿作为他们互相勉励的祝词。并且在以后的实际行动中,全部实现出来了。
以后,他被调到另一地区工作,那里的工人们因为知道他是名闻全国的英雄,故意在生活上、工作上给他许多困难,企图看看这位英雄究竟如何。可是两三个月后,他们不仅没有发现赵占魁同志的任何缺点,相反地,却为他那种埋头苦干,爱护工厂,关心同志的优良品质所深深地感动,从而对他无不尊敬了。
赵占魁同志这种经得起任何考验,始终如一,不出风头的英雄本色,是中国工人阶级宝贵的品质,也是赵占魁同志这面英雄旗帜至今迎风挺立的有力支柱;特别是当有些劳动英雄仅仅是昙花一现的时候,这面旗帜就更显得五彩绚丽。
二十一个翻砂女工
1946年的5月,当蒋介石匪徒已决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大规模内战的时候,赵占魁同志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回到过去的工厂去,组织一切劳动力制造地雷。
当时,工厂里只有很少的翻砂工人,劳动力非常缺乏。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迅速地完成生产任务,大量地制造地雷,的确是一件非常困难的工作。但老赵清楚地知道,内战的形势是肯定了,任务又是那样紧迫,如果不能克服这个劳动力的困难,提高生产,其结果必将是直接减低边区人民自卫战事的武装力量。
为了解决这一困难,老赵曾想来想去,最后终于把注意力放在该厂21个工人家属身上。他想如果能把这些妇女组织起来学习翻砂,不仅可以解决制造地雷所急需的人力,而且还可以减轻公家对这批家属的负担,从而,从生产中去教育她们,解决她们的困难。
可是这一工作一开始就遭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抵抗,部分工厂干部及男工认为组织这些家属妇女根本不顶事,工做不了多少,光麻烦事就不得了。有些干部和工人更认为要自己的老婆去做工有点丢脸,怕别人说他连个老婆都养活不起。个别家属妇女也怕没有做过工,干不了。
针对着这些思想抵触,赵占魁同志在党的支持下,坚持了自己的意见,并和这些轻视妇女劳动的传统思想作斗争,保证一旦把妇女劳动发动和组织起来,绝不会和男工们相差太远。
于是他一个个征求妇女们的意见,动员她们,鼓励她们,经过几天的酝酿,女工翻砂队终于兴高采烈地组织起来了,赵占魁同志亲自领导她们,教给她们技术,带领她们工作,过去整天纺线线、带娃娃被拖在家庭琐事里的妇女,今天居然也穿起工服和男工们一样参加了重工业的军火生产,谁不觉得这是无上光荣呢?
当然,女工们在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无论技术上和体力上都还有许多困难,但最大的困难还是带孩子的问题不能解决。白天妈妈上工了,孩子没人管怎么办?如果大家都把孩子抱进工厂里,那就什么工也做不成了,于是老赵不得不花费很大的力量,来为她们组织工厂的托儿所。
托儿所共分三个组,按孩子们的年龄分,由三个保姆看管着。每天上工时,妈妈们把孩子交给保姆,晚上下工后再领回家去。保姆由女工们轮流担任,其每月的工资和女工们完全一样。为了经常地解决保姆与妈妈们中间的纠纷,同时检查托儿所的工作,赵占魁同志每周都要给她们开开会,解决些问题,因此,女工们对托儿所的工作,一般说是非常满意的。
孩子问题解决后,女工们的生产积极性便自然地被发挥起来,抢着工作,抢着学习技术,开始时老赵先教给她们打心子,一次做不好,老赵就三番五次非常耐心地教,后来渐渐学会了,就抽出一部分女工来做砂箱,一直到最后让她们端铁水,学化铁,参加全部劳动,因此女工们进步很快,开始时她们的平均产量只能达到十分之三四,两三个月后就逐渐增加到十分之七八,而且在赵占魁同志的影响下,她们的劳动热情达到了最高度,无论什么时候,只要老赵熔铁炉上的风车一转动,不用喊叫,女工们在五分钟之内会立即来到工厂,一个不差。特别是7月间,内战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爆发之后,赵占魁同志更领导着她们日夜加工生产,积极支援战事。
就这样,赵占魁同志胜利地完成了制造地雷的生产任务,并第一次摸索了组织女工生产的方法,为我们的军火工业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翻砂女工。
“把孩子交给我 ”
1947年3月,蒋胡匪军侵入了陕甘宁边区,四月攻占延安后,更疯狂地分兵北上。当时陕北的形势是异常严重的,边区副司令员王维舟将军曾亲自去兵工厂,限该厂在七天时间内,撤离瓦窑堡,所有机器、器材,能搬的搬走,不能搬的就埋藏起来。
这是一个紧张的战斗任务,也是陕甘宁边区工人在十几年和平生产的情况下,所遇到的第一次战事考验。在这次考验里,年长的赵占魁同志,仍然站在全体工人的前面,和他们一起下机器,埋机器,搬运着工厂所有的器材。当他们把这些机器深深地埋在山谷里,并在上面耕起地来的时候,他们的心情是悲愤的。他们说:我们决不能让它丢失一点,我们还要回来的。
整整七天时间,工厂按期完成了紧张繁杂的撤退工作,而敌人的先头部队已越过了延安、安塞,直向瓦窑堡前进。工友们为了保护工厂的安全撤退,组织了工人游击队,用自己工厂制造和修理的武器,把自己武装起来,准备着必要时将用血肉来保护自己的工厂。在这种严重的局势下,赵占魁同志虽然多次要求参战,但组织上始终没有允许。最后,厂长把老赵唤到面前,告诉他:“你年纪老了,不能参战,现在党给你一个更重要的任务:要你带着全厂的家属小孩、老弱病号转移。”
赵占魁同志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任务,他知道没有牲口,没有行军经验,再加上兵马慌乱,要保证这群毫无走路能力的家属小孩、老弱病号的安全撤退,不仅不是件容易的任务,简直是个千斤重担。但他终于像过去接受任何任务一样,勇敢地担起了这个担子。
家属队一共是21个女同志,二十几个10岁以下的小孩,加上几个老头,两个病号,一个50多岁的小脚老太婆,人数虽不太多,但困难却是严重的。第一天出发,刚走出瓦窑堡30里地,就有特务造谣说敌人己经到了瓦窑堡,当时谁也弄不清真实情况,只看见敌人的飞机在头上绕来绕去,于是母亲叫,孩子哭,饭没有吃上就慌慌张张又走了。一路上老赵背儿抱女,搀这个扶那个,70里地一直走到天黑,好容易到了南沟岔,老赵也就累得不能动弹。但他并没有休息,当他把一家一家所有的母亲孩子安置好以后,又忙着领粮食找柴火烧水做饭……一直到深夜才合上眼睛。
一路上,他经常征求家属们的意见,对她们照顾备至。为了避免妇女小孩走路饥渴,每天行军时,他都先派两个人到前面烧水做饭,宿营时也尽量给她们找出炕来。虽然这样,但情况的紧急和行军的困难,却并没有因此减少老赵的负担。
当他们离开工厂的大队,单独住在莫家河的时候,敌人占领了瓦窑堡,并向东向北大举进攻。晚上,在莫家河的村外,我们后方机关的人马一批批地经过这里向西转移,一时人喊马叫,传说不一。在这种情况下,家属队的母亲们全部慌乱起来,所有的眼睛都看着赵占魁,但这时候老赵却是非常镇静的。他一面把她们统统集合好,不许乱动,一面便派人去询问厂方的动向。不久厂长派人给他带来一个紧急的命令:立刻向西转移,必要时可分散全部家属,或带着女工们打游击。
老赵简单地传达了这个命令,并要求大家在最紧急的时候,保持镇静,不许乱跑,要死就大家死在一起,要活就一个人也不能丢失。所有的母亲孩子病号都走在前面,老赵派一个人在前面引着走,而自己和另外两个老头却背着家属们背不了的包袱,紧紧地跟在她们的后尾。
这是一条崎岖的山谷,满地的石子,加上漆黑的天气,不到半夜,母亲们带着自己的孩子,便一个一个地掉到后面来。孩子们哭哭啼啼地哭着走不动,母亲们除去陪着孩子们流泪以外,也没有任何办法。这时候老赵把五六个10岁到5岁的孩子聚在一起,并且对他们的母亲说:“你们走吧,把孩子交给我。”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事,一个50开外的人,在黑夜的山路上,在敌人的追击下,带着这样小的五六个孩子撤退,其困难情景是可以想象的。孩子们的小脚统统走得肿起来了,哭哭啼啼地都伸着小手要赵伯伯抱着走。老赵轮流地背一个抱一个,哄着其他的孩子们说:“××是好孩子,自己走一段”,“××最乖,下来走几步赵伯伯再抱。”就这样抱上抱下,哄哄说说,天亮时老赵终于把孩子们带到了宿营地。当母亲们从老赵的怀里抱回自己孩子的时候,感激的热泪充满了眼眶。
几天之后,赵占魁完成了这一撤退任务,检查起来,整个家属队的母亲、小孩、老弱、病号,甚至连那个小脚肿起了一寸高水泡的老太婆,一个都没有丢失,也从未发生任何事故。因此没有人不表扬他这种克己、负责、爱护同志的精神, 但他却从不再提起这件事。当工厂到达了安全地带以后,像以往数年一样,赵占魁同志又埋头在工厂的恢复工作当中了。
如果说赵占魁过去是从火里炼出来的,那仅是化铁炉里的火,而今天人民革命战事的烈火,更进一步锻炼了他。他经受住了这两重火的考验。赵占魁同志是坚强的。
“人民的天下大了!”
随着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及解放区职工代表大会即将召开,今年3月间,赵占魁同志在陕甘宁边区全体职工的一致拥戴下,被选为出席大会的代表,随西北代表团一起来到了东北。
一路上他经过了解放区许多城市,参观了各种各样的工厂。每到一地,解放区的党政军民,特别是工人群众,无不以高度的敬爱,热烈地欢迎着他,谁不愿意看看这位中国工人的旗帜赵占魁呢?谁不愿意从他的身上学习一些宝贵的东西呢? 因此在每一个工厂,无论在院子里,在工作间,只要赵占魁一走进来,工人们就立刻围绕着他,和他谈话,和他握手;并诚恳地要求老赵给他们讲话,那怕是一两句也好。
对于这些热情的欢迎,老赵是非常感动的。他认为像他这样一个普通的工人,十年来在党的领导下由于全心全意地为革命工作,爱护工厂,爱护同志,今天所得到的尊敬是太大了。因此每当工友们要他讲话的时候,他只有衷心地鼓励大家:努力工作,好好学习技术,全力打倒蒋介石。
这次一个半月的沿途见闻,应该说对老赵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在许多次的参观中,他看到了解放区工业的恢复和飞速的发展情形,看见了各种各样他从未看见过的好机器和好产品。大批丰富的原料、资材,和逐日提高的生产效率都使他感到最大的兴奋。他觉得人民的工业是大大地发展了,而自己的技术和知识却远远地落在这种近代化工业的后面。为此一路上他抱着虚心学习的态度,观察着机器,观察着工人们管理机器的技术,不断地向各地工友们学习他说:“比起你们来,我们各方面都是落后的,但好处是在最困难的条件下,建立了工业,生产了东西。”他坚信陕甘宁边区的工业,在党的领导下既然能够从无到有,今后从有到发展也是不成问题的。
比起工业设备和工业技术来,赵占魁同志更关心的却是各地工友们的生产情绪和政治觉悟。经过一般的了解,他认为解放区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是很高的,工人们已经开始认识到这样一个普遍真理:即把工厂当作了自己的家,认识到自己每一分钟的工作,都是在为革命生产物质力量,生产着加速蒋介石死亡的力量。
近代化的工业设备,加上工友们的政治觉悟,广大的解放区,加上千百万人民的支持,革命形势发展的图景,使赵占魁同志喜悦,也鼓舞着他前进。因此在哈尔滨的车站上,向着来欢迎他的工友们,他衷心地说:“人民的天下大了!”
是的,“人民的天下大了”,这面光荣的旗帜,永远飘扬在工人阶级的前面。
作者:穆青 1948年7月写于哈尔滨
- 上一篇:穆青作品《难忘那双手》
- 下一篇:穆青作品《情系人民》
- ·(2012-03-14 08:31:49)
- ·(2012-03-13 08:19:08)
- ·(2012-03-12 08:26:37)
- ·穆青作品《为了周总理的嘱托——记农民科学家吴吉昌》(2012-03-09 08:41:54)
- ·(2012-03-08 08:30:55)
- ·穆青作品《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2010-01-30 00:00:00)
- ·穆青作品《两张闪光的照片》(2010-01-30 00:00:00)
- ·穆青作品《情系人民》(2010-01-30 00:00:00)
- ·穆青作品《难忘那双手》(2010-01-30 00:00:00)
- ·(2010-01-30 00:00:00)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