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革尚呼儿,无限关怀,万端遗恨皆需补;长生新学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处寻?”
1918年6月,25岁的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毕业。为了理想,他又要远行去比长沙更远的北京。这时,母亲文七妹患病了。慈母卧病在床,游子在外飘荡,自古忠孝不能两全,但毛泽东决定回乡探母。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1918年8月初,毛泽东从韶山冲和唐家圫匆匆探望了病中的母亲,很快就回到长沙做前往北京的准备工作。临行前,大概在上中旬,毛泽东在长沙给自己的两个亲舅舅文玉瑞和文玉钦写了这封家书:“七、八二位舅父大人座下:前在府上拜别,到省忽又数日。定于初七日开船赴京,同行有十二三人。此行专以游历为目的,非有他意也。家母在府上久住,并承照料疾病,感激不尽。乡中良医少,恐久病难治,故前有接同下省之议。今特请人开来一方,如法诊治,谅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连护送之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
这封家书落款没有具体的时间,但从信中可以推断毛泽东确实专门回乡探母。信中提到“定于初七日开船赴京,同行有十二三人”,这与事实有所出入。事实上,毛泽东是8月15日从长沙启程的,农历是七月初九,而同行的有罗学瓒、张昆弟、李维汉、罗章龙、萧子升、陈赞周等24人。因为自己出门在外,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母亲常年住在舅舅家中,靠两个舅舅照料,毛泽东对此感激不尽。又因为“乡中良医少,恐久病难治”,而为了母亲尽早康复,毛泽东在家中和舅舅们提出想接母亲“同下省”——带母亲一起到长沙诊治的建议。或许因为自己马上要去北京,或许因为母亲的身体条件不许可,母亲仍然留在舅舅家休养。于是毛泽东回长沙后,还是在百忙之中,“特请人开来一方,如法诊治,谅可收功”。但毛泽东对此亦没有十分的把握,在信的末尾还是写上了自己接母亲到长沙治疗的建议:“如尚不愈之时,到秋收之后,拟由润连护送来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润连,就是毛泽东的大弟弟毛泽民。
- 上一篇:毛泽东诗词中的春
- 下一篇: 方志敏:执行上级指示也要实事求是
- ·人民日报:毛泽东为何为两打香烟惴惴不安(2017-02-16 08:47:13)
- ·毛泽东同志的家风(2017-02-06 14:41:26)
- ·毛泽东点评梁山好汉 “不当李逵式官长”(2016-08-30 10:57:25)
- ·毛泽东善用底线思维(2016-08-29 16:21:17)
- ·从毛泽东的“未便再荐”看干部自律(2016-08-16 15:08:27)
- ·揭秘毛泽东一生最大的爱好(2016-08-04 11:34:15)
- ·毛泽东与政治规矩(2016-08-01 11:40:29)
- · 毛泽东不同意提“毛泽东主义”(2016-07-11 09:50:58)
- ·毛泽东心目中的“实事求是”(2016-06-07 11:47:59)
- ·从毛泽东的“四不主义”看干部严立规矩(2016-06-02 11:50:52)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