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
◇做好群众工作至少包括八道工序:一是放下架子,贴近群众;二是关心群众疾苦;三是为群众办实事;四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五是集中群众智慧,形成科学决策;六是依靠群众开创工作新局面;七是把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作为工作出发点;八是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前四道着重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后四道则是从工作角度切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
◇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可以具体化为四种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教育、引领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集中群众智慧(形成科学决策)的能力。
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党开展以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为使其持续推进,并能更深入地实践,必须在思想理论层面作进一步研究。当前,就增强宗旨意识,提升贯彻群众路线水平而言,至少有以下四方面值得探索的内容:
解决好两大历史性课题
我们党长期执政,自觉遵循群众路线,需要解决好“自身清廉”和“服务人民的水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离开了清廉,至少会产生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作风不端正,用今天的表达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二是腐败蔓延,其结果是与人民群众根本对立,谈不上贯彻群众路线。同样,服务人民的水平不提升,就无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久而久之也因为执政能力差,不能实现增进人民福祉的目标而被抛弃。到时候,体现群众路线的鱼水之情势必荡然无存。因此,保持“自身清廉”和提升“服务人民的水平”是贯彻群众路线的辩证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失去了前者就失去了前提,失去了后者就失去了灵魂,失去了生命力。
以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为标准,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前的28年,我们党虽然没有在全国执政,但两大课题解决得较好,军队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良好的作风与清廉形象都包含其中)以及“打土豪、分田地”(直接将土地转化为群众的利益)均是客观写照。当时,党的资源和力量主要体现在部队身上,部队成为党的形象的基本承载体。因此,党与群众的关系一定程度上就表现为军队与人民的关系。中国共产党正是依靠军民鱼水情先后取得抗日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成为执政党。第二阶段,建国到改革开放前,尽管存在一定的作风问题,但总体上清廉课题解决得较好。建国初期,刘青山、张子善被公开处决,既表明党在这一时期的反腐决心,也展示这样的“大案”“要案”其实为数不多。此后的反特权、“铲土壤”等运动不断,尽管是“左”的产物,带来多方面的危害,但客观上也起到了反贪腐的作用。然而“服务人民的水平”这一课题则受制于体制的局限,未能解决好。持续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无论是动力机制,还是协调机制,都无法使资源得到有效配置。由此,伴随僵化体制而形成的落后生产力实质上持续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与发达国家差距愈来愈大和不能摆脱贫困的状态无论如何也不能表明群众路线的高质量、高水平。第三阶段,改革开放后至今,清廉课题面临严峻挑战,贪腐问题加重(中央实行“八项规定”以来,特别是反腐力度加大以来,情况有明显好转),但“服务人民的水平”在提高,关键是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对于第二阶段而言,改革开放从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即发展社会生产力的角度看,主要带来两方面的效果:一是国内改革,尤其是走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释放了各类经济主体的活力,促进了资源配置效率的突破性的提升;二是对外开放,将国际产业资源移入国内,带动整体性产业升级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为此,我国才有可能获得进入中等国家收入行列、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国际地位。总之,增强宗旨观念,不仅要求我们拥有廉政意识,大力加强对腐败的预防和治理,而且要求我们从坚守群众路线的根本出发,提升执政能力,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
汲取运用十条历史经验
关于党的群众路线,有十条历史经验可供汲取运用。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作风,善于做群众工作,则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强大优势,新时期必须坚持和发扬这样的优势。对此,中央党校曾组织专题调研,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做好群众工作的十条历史经验:
1、善于与最广大人民群众联系,并抓住关键性群体。善于联系最广大人民群众是群众工作的“面”,而抓关键性群体则是群众工作的“点”。抓关键性群体是长期以来党的群众工作取得成效的秘密所在。因为只有关键性“点”,才能带动“面”。如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将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等作为关键性群体,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农村根据地和广泛的统一战线。
2、善于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物质利益、荣誉。毛泽东同志在总结自身的群众工作经验时曾指出:一切废话都是无用的,必须给人民群众看得见的利益。从这个意义上看,“打土豪、分田地”是充满智慧的决策。
3、在思想上教育群众、引领群众。既要善于当群众的学生,也要学会当群众的老师。否则,就有可能像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做群众的尾巴。当然,这里的关键还是“自身硬”,相反,就失去教育群众的资格。
4、善于通过各种形式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群众力量集聚不是靠“抓壮丁”,而是靠各种有效的组织形式。同样,当下培育各类社会组织也需要探索多种组织形式。
5、善于在群众中发现并培养群众领袖。在革命战争年代,大量的群众工作是由群众当中那些有威信的“群众领袖”去完成的。他们不一定是党员,也无须加入党组织,但他们一定是党的朋友,有时,其作用会超过党内同志。新时期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都可以成为这样的角色。同样,党的干部也可培育成群众领袖。
6、严格执行党的纪律,树立党组织的权威。形成“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里面人人自由,纪律外面没有例外,纪律上面没有特权”的党纪格局。
7、整顿党的基层组织,巩固基层民众对党的信任。党的形象是具体的,群众的多数在基层。一定情形下,基层群众身边的党员干部形象往往决定着党的形象。
8、反对与遏制官僚主义,干部与群众打成一片。由官僚制所产生的官僚主义是任何组织脱离群众的“罪魁祸首”。战争时期,为了发动群众,扁平化的组织、贴近群众的工作方式成为我党群众工作的优势。执政时的科层管理,必须动态选择跨越科层的途径与方法走向群众,如机关下基层等。
9、建立民主政治,集中群众的意见与智慧。让党的主张接近群众的最好方式就是民主政治的推进。同时,民主政治也是在执政中保持清廉、接受最广大群众监督的根本依靠。
10、经常或定期总结群众工作的得失、规律、经验,把群众的评价作为衡量群众工作得失的最终标准。
这十条历史经验,道出了我们党长期执政的奥秘。增强宗旨意识,就应当汲取这些历史经验蕴藏的智慧,在新时期努力提高群众工作的水平。
做好八道“工序”
关于做好群众工作的系统性设计,可通俗地表述为八道“工序”。群众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从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者个人看,至少包括以下八道工序:
一是放下架子,贴近群众。与群众有距离首先是情感造成的。晋升后的领导特别是新任领导干部往往自设障碍,感觉地位变了,高人一等,呈现出官腔官调。这其中也存在一种误解,以为自己来自基层,不存在脱离群众问题。其实,在领导岗位时间长了,不注重主动贴近群众,就必然疏远群众、脱离群众。
二是关心群众疾苦。群众疾苦不仅指生活保障方面的,如日常生活困难,或因病因灾造成贫困等,还包括精神困惑、痛苦。这可称为心中知冷暖,对民情做到心中有数,防止不接地气,不能服务了群众而百姓无感觉甚至认为是负担。
三是为群众办实事。党和政府尤其是基层组织每年明确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的实事工程,是深受群众欢迎的。提升质量的关键是:选准项目,持之以恒。
四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此举应成为新时期维护、实现群众利益的主要方式。当下不少地区干群关系紧张,信访、上访甚至过激行为不断,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群众合法权益得不到维护。解决问题的主要途径应是走向法治,但每一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能主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就可避免众多对抗事件的发生。
五是集中群众智慧,形成科学决策。科学决策的基础是民主决策,而其实质是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忽视群众意愿、建议,急于拍板,常常是导致决策失误的根源。从科学决策与依靠群众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必须做到:决策前考虑群众意愿、决策中征求群众意见、决策后听取群众反映。
六是依靠群众开创工作新局面。让群众参与,共推事业进程,不仅获得动力,而且由于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即使遇到曲折,也能得到理解,最终有利于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七是把实现群众利益、维护群众权益作为工作出发点。这样,无论是坚持改革,还是推动发展,都不会陷入自我循环、自娱自乐,甚至伤害群众利益,而是始终寻找契合群众利益实现的结合点,使改革发展真正惠及百姓。
八是把群众评价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反之,一切取决于上级评价或受其他的评比牵制,群众的利益实现就不能成为工作的遵循和追求,我们就会在脱离群众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以上八道工序中,前四道着重于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后四道工序则是从工作角度切入,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增强宗旨意识,就应当把群众工作当作系统工程来对待,并把群众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之中。
提高四种能力
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能力可以具体化为四种能力:联系群众的能力;教育、引领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集中群众智慧(形成科学决策)的能力。
不善于与群众沟通、交流,是当前群众工作能力不足的突出表现。积极创造条件,如要求干部加强基层调研、定期下访接访、“组团式服务”、实施“一线工作法”以及最近上海嘉定实践的“零距离工程”等都可成为有益探索。促进干部提升联系群众的能力的一条重要路径是:推动各级干部带头落实已经形成的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到工作难推动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提升教育引领的能力首先要加强针对性。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新社会阶层大量涌现。随之而来的是群众主体多样、阶层细化,类型多元,其思维和行为方式也呈现差异性、多变性、选择性特点,只有针对性地教育引领才能产生效果。提升化解矛盾尤其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除了基础性的排查隐患、及时发现问题和提高初始解决矛盾比例外,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依法处置、降低负面并全过程地渗透服务民众的宗旨意识,特别是将群众观念是否薄弱作为总结经验教训的源头或起点思维。集中群众智慧的能力体现在贯彻群众路线的全过程,是群众工作整体能力的集中反映。
总之,增强宗旨意识,要求我们把意识转化为行为的动力,大幅提高群众工作的各项能力,全方位地提升群众工作水平。
(来源: 文汇报002)
- 上一篇:深扎党的群众路线思想根子
- 下一篇:
- ·(2017-03-14 15:34:55)
- ·(2017-01-19 16:38:04)
- ·提升群众的“体感正义”(2016-12-28 14:13:22)
- ·“五强化”推进高校党建工作(2016-12-28 14:07:02)
- ·对组织安排不能挑肥拣瘦(2016-12-22 15:26:55)
- ·学习全会精神 落实主体责任 全面开创组织工作新局面(2016-12-22 08:17:21)
- ·开辟新形势下党的群众工作新境界(2016-11-01 18:29:26)
- ·(2016-05-09 15:31:53)
- ·(2016-05-09 15:28:41)
- ·意识形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前途命运(2016-03-30 20:33:41)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