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8日电(记者陈尚营、欧甸丘)教育部近日发布的《2014年度中国语言状况报告》指出,网络语言粗鄙化需要治理,规范网络语言的必要性逐步得到社会认同。低俗化的网络语言,误导广大受众,不应任其泛滥。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是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
网络语言是一个阶段内社会文化在互联网上的投射,是网民交流不可缺少的要素。互联网飞速发展,网络语言随之日新月异,富有想象力的网民创造了“蛮拼的”“给力”“点赞”等一大批简洁、清新、向上的网络语言。充满正能量的网络语言,给人积极向上的力量,成为沟通心灵、传递友善的工具。
但与此同时,“逼格”“尼玛”等粗鄙化的网络语言广受诟病。这些低俗的网络用语,或是情绪发泄式的网络谩骂,或是以恶意中伤为目的语言暴力,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部分网民的消极情绪,污染了网络文化环境。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低俗化的网络语言充斥屏幕,人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特别是一些青少年,他们身心发育尚未成熟,对新鲜事物保有好奇心,对新鲜网语接受快,容易不加辨别地使用网络语言。长此以往,难免会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治理网络语言粗鄙化,作为网民,应自觉抵制低俗的网络语言。古人云,言为心声,语为人镜。一个人的修养离不开语言的文明。无论是在虚拟网络上,还是在现实生活中,用文明的语言与他人沟通,这是一条底线。负有公共责任的各类机构,应充分发挥作用,携手遏制低俗网络语言的蔓延。
网络不是单个网民的“自留地”,而是数亿人的“公地”。使用网络语言,应恪守普遍被社会认同的公序良俗、道德规范和语言文明,扫除低俗的网络用语,打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来源: 新华网) (4)
- 上一篇: 今日谈:“不作为”哪是“守规矩”
- 下一篇:
- ·人民时评:网络时代,阅读可以更精彩(2016-08-04 11:14:48)
- ·有请“神秘买家” 抽检网络食品(2016-07-15 09:52:26)
- ·“实名制社会”是网络支付安全的保障(2016-07-06 11:28:31)
- · 官微岂能与网民“掐架”?(2016-06-09 11:45:32)
- ·打破干群之间的“隐形墙”(2016-06-03 11:26:45)
- ·今日谈:网语“倒灌”不可任性(2016-05-26 11:09:23)
- · 网络世界没有旁观者(2016-05-05 15:41:29)
- ·光明日报:对网络转载侵权说“不”(2016-05-03 15:13:48)
- · 长江日报:网络群众路线是一门新学问(2016-04-20 10:58:30)
- · “语言贿赂”盛行根在权力未归位(2016-04-07 11:30:39)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