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到底要什么 -pg电子游戏网站

  • 发表日期:2015-09-09 点击 次

     

    我们到底要什么?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要求和理论依据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为什么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也是需要从理论上说明白、讲透彻的问题。

      人们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总是面对错综复杂的价值观冲突,以至于人们常常感到莫衷一是、无所适从。然而,运用辩证思维看待价值观冲突,我们就会把握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任何一个社会的价值体系中,都存在着相互矛盾的两个基本方面,这就是社会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与个人的价值期待、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的矛盾。通俗地说,就是整个社会的“我们到底要什么”,与每个个人的“我到底要什么”的矛盾。在这个主要矛盾中,“我们到底要什么”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从总体上、根本上决定“我到底要什么”的价值期待、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因而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决定着事物的性质。如果“我们到底要什么”的价值导向模糊不清,“我到底要什么”的价值取向就会无所适从。从“我们到底要什么”与“我到底要什么”的主要矛盾和“我们到底要什么”的矛盾主要方面去看待价值观问题,我们才能从理论上回答“为什么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社会的价值导向与个人的价值取向之间的矛盾,在其最本质的意义上,就是“我们到底要什么”与“我到底要什么”的矛盾。作为复数的“我们”,是代表社会所提出的价值要求,即我们这个社会所要求的到底是什么;作为单数的“我”,则表明个体所提出的价值要求,即我这个个体所要求的到底是什么。因此,所谓的“价值导向”,就是以社会的名义所提出的价值要求,又以社会的名义引导每个个体认同这种价值要求;所谓的“价值取向”,则是基于个体的价值要求,对社会的价值要求的认同或拒斥的基本态度。

      在社会的价值导向与个人的价值取向的矛盾中,我们首先不能把“社会”当作抽象的东西而与个体对立起来。个体是社会的存在物。人的个体生活与整体的社会生活是相互融合的,个体生活总是以某种方式表现了整体的社会生活。整体的社会生活也总是以某种方式蕴含于各不相同的个体生活。社会的价值导向,总是形成于具有普遍性的个体价值取向,因而才有可能反过来去“引导”个体的价值认同;同样,个体的价值取向,也总是蕴含着某种社会的价值要求,因而也才有可能去“认同”社会的价值导向。

      从社会现象上看,社会中的每个个人的价值目标及其价值取向总是千差万别的、千变万化的。似乎每个人的价值取向只是取决于个人的利益、欲望、兴趣、情绪甚至是嗜好等纯粹与个人相关的因素。因此,人们往往把个人价值取向的基本特性视为主观性、任意性和随机性。所谓主观性,就是认为个人的价值取向取决于个人的主观意愿,个人愿意选择哪种价值目标,就选择哪种价值目标。比如,我喜欢唱歌所以我学声乐,我喜欢绘画所以我学美术,我热爱自然所以我学生物,我喜欢无拘无束所以我游手好闲,如此等等。所谓任意性,就是认为个人的价值取向可以随意改变,今天选择这个价值目标,明天就可以选择那个价值目标。比如,我今天“跟着理性走”,认真钻研理论,明天我就“跟着感觉走”,听天由命。所谓随机性,就是认为个人的价值取向的选择与改变,完全可以脱离社会的各种条件的制约,只是个人的随机的选择与变更。比如,我今天认同“理性”而明天认同“感性”,这只是个人的任意的选择。

      然而,透过每个个人的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价值选择,我们就会发现:个人的价值目标总是“取决”于社会的某种价值理想;个人的价值取向总是“取向”社会的某种价值导向;个人的价值认同总是“认同”社会的某种价值规范;个人的价值选择总是“依据”某种社会的价值标准。这表明,在社会的价值体系中,个人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认同和价值选择,总是具有社会性内涵。

      个人价值取向的社会性内涵,主要表现在个人的价值取向中的社会内容、社会性质和社会形式这样三个方面(1)从个人的价值取向的内容上看,总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正义、政治制度、法律规范、道德伦理、人生意义等问题,而绝不是没有社会内容的所谓纯粹的个人问题;(2)从个人的价值取向的性质上看,总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暂时利益等问题,而绝不是与社会无关的所谓纯粹的个人问题;(3)从个人价值取向的形式上看,总是要表现为作为社会意识形式的宗教、艺术、伦理、科学和哲学,而绝不是与社会意识形式无关的所谓纯粹的个人表现。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人的存在方式及其自我意识正在这种社会转型过程中发生深刻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形成相互冲突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思潮,从而也形成了各不相同的个人价值取向。然而,透过这些五花八门的个人价值取向,我们却可以发现蕴含在这些价值取向中的社会性内涵。

      社会的价值导向,是以其时代性的社会内容、普遍性的社会性质和可操作性的社会形式去表达社会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引导个体“认同”和“取向”社会的价值理想和价值规范。社会生活表明,个人的价值取向的总体趋向,总是取决于社会的基本价值导向;而个人价值取向的困惑,则总是根源于社会价值坐标的震荡。因此,解决个人的价值取向问题,最根本的是解决社会的价值导向问题。通俗地说,要解决“我到底要什么”的问题,关键是解决“我们到底要什么”的根本性问题。“我们到底要什么”这是当代中国面对的根本性问题,也就是确认当代中国的价值理想,并从而确定相应的社会价值导向的根本性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实现这个奋斗目标,就要以“我们到底要什么”的价值理想、价值规范和价值导向去引导“我到底要什么”的价值期待、价值认同和价值取向。“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就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性的现实要求和理论依据。

    来源:光明日报

     

    相关阅读: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