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身不由己”吗----“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三
城池失守,不是因为敌军太强,而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精神沦陷,不是因为诱惑太大,而是“自己扳倒了自己”
一些官员落马后,常有“身不由己”之说。呼和浩特铁路局原副局长马俊飞受贿一亿多,自辩“上了贼船下不来”,只能任由金条和现金逐渐堆满房子;河南开封市委组织部原部长李森林供述,面对别人的送钱送物,躲得了今天、躲不过明天,躲得了这个人、躲不过那个人,躲得了下级、躲不过同级甚至上级……
“身不由己”的潜台词是什么呢?有对官场风险的反思,有对喧嚣生活的怨艾,但更多的是对随波逐流行为的自我开解,直白点说,“换了谁在那个位子上都一样”。于是,在这种自我暗示和安慰之下,尽管殷鉴在前,明知是非对错,依然身不由己地“和光同尘”,甚至“身不由己”地走进监狱、毁掉前程。
这种看似荒唐的逻辑,其实不少当干部的都曾面对,只是程度不同而已。不可否认,在中国这样一个人情社会,许多面子确实不好驳,尤其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贫贱闹市无人问,富贵深山有远亲”,几乎时刻都面临着“说不”的压力。但这些成为“压力”的人情,许多时候又是什么呢?司马迁在《史记·汲郑列传》讲过一个故事,“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翟公复为廷尉,宾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门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贫一富,乃知交态。一贵一贱,交情乃见。’”亲情可贵、友情难得、旧情难忘,可如果人情成了精明利益计算的借口、无所顾忌索取的理由,甚至违法犯罪的幌子,明智的人有什么理由不拒绝呢?
在有些人看来,相比于人情的“软约束”,还有一种“硬压力”更不好违抗。比如,上级“吩咐”你“关照关照”,你能否承受拒绝的后果?在所谓的权势面前,原则是不是要退避三舍?一旦怕穿小鞋的畏惧、将受重用的诱惑占得上风,“身不由己”就显得更加心安理得。甚至有受惠于此的人总结经验,“为领导干一百件好事,也不如与领导一起干一件坏事。”果真如此么?近年来,一些窝案的发生,一些圈子的覆灭,恰恰给出了相反的答案。热衷于小圈子、搞人身依附,到头来拔出萝卜带出泥,栽跟头的还是自己。
“物必先腐也,然后虫生之”。纵观种种“被动腐败”,与其说是身不由己,还不如说是情不自禁。身不由己,往往是因为心为物役,被一些东西劫持了、软化了、消解了,因此不愿去抵抗或者不能去抵抗。城池失守,不是因为敌军太强,而是堡垒从内部被攻破;精神沦陷,不是因为诱惑太大,而是如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自己扳倒了自己”。
人总有七情六欲、故友新朋,伟人也不例外。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杨开慧的挚友李淑一托人找到毛泽东,请求调到中央文史馆工作。毛泽东专门写了一封信给秘书田家英,说:“文史馆资格颇严,我荐了几人没有录取,未便再荐。拟以我的稿费若干为助,解决这个问题,未知她本人愿意接受此种帮助否?”毛泽东以这种不失人情的方式告诉我们:人是感情动物,但人最可贵的,是他能以理智约束情感,将公益放在比私谊更高的位置。事实上,人们对洁身自好的人,内心是尊敬的,他们并未脱离群众,只是脱离了污浊;他们或许一时得罪了个别人,但获得的是长久的内心安宁。
人生在世,把握自己最重要。人云亦云,不会有正确独立的见解;随波逐流,也难以有理想自主的人生。“身不由己”关键还在于一个“身”字,换言之,就是如何理解原则、如何理解权力。如果能在这些问题上有正确的认识,哪还会有那么多的“不由己”?
- 上一篇:“权力”的滋味怎样品尝——“让廉洁成为一种觉悟”之二
- 下一篇:
- ·从政真的是“高危职业”吗(2015-04-01 10:47:06)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