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中不乏海洋基因,只是长期被大陆基因所抑制。如今,中华民族再次走向海洋。不同于郑和下西洋,这次是注定要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民族自觉行为。然而,许多人将郑和下西洋及近代西方的海上扩张作为中国走向海洋的参照系,存在误区。
误区一,海洋是国家安全的威胁来源。在钓鱼岛、黄岩岛等周边海岛争端迭起的今天,一些人在宣扬来自海上的威胁。这种想法是有现实依据的。但过分宣扬海上威胁,则是个误区。毕竟,岛屿争端,主要是海底权益与战略通道安全的角逐。中国作为超大规模社会和文明型国家,安全威胁多来自内部,外部的威胁也是全球性、综合性的,从本质上说并非源自海洋。
误区二,建设海洋强国是民族复兴的不二法门。许多人脑海里,中国梦的最后检验是海洋梦。的确,走向海洋是民族复兴的伟大创举。然而,海洋强国并不等于世界领导型国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确立世界领导型国家地位,关键是对包括公海在内的网络、太空等全球公域的进入、维护和掌控能力。
误区三,走向海洋第一要务是拓展海权。一些人认定海洋强国首要体现于强大的海军。这种想法不无道理。但仔细思考又觉得没有那么简单。甲午战争期间,中国的北洋舰队并不落后于日本,结果不是全军覆没吗?古今中外的例子提醒我们,中国海权的维护,靠的是自身的竞争力和体制。更明显的变化是,传统海权只停留在海面,而如今更体现在海底。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海上通道安全的维护,更为关键。
误区四,走向海洋要么务实加入“蓝色圈地运动”,要么务虚地输出中华文化。一些学者如此呼吁,似乎也得到了形势佐证。亨廷顿曾断言:“文化在世界上的分布反映了权力的分布。”然而,海洋文明的缺失才是中国在新一轮“蓝色圈地运动”中落入被动局面的根源。建设海洋强国,复活沉睡五百年的海洋基因,是不够的。
误区五,走向海洋的终极目标是打造“海上中国”。走向海洋只是表象,中国最大的挑战是文明转型而非塑造海洋文明本身。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是复古,而是转型——作为传统内陆文明,如何走向海洋?作为农耕文明国家,如何培育海洋文明思维,实现海洋文明崛起?在建设海洋强国的征途中,如何避免欧洲海洋文明的陷阱?
这正是笔者即将出版的新书《海殇:欧洲文明启示录》所要揭示的。传统中国,经历“夷夏之辩”而形成;现代中国,经历“中西之辩”而塑造;全球中国,因为“走向海洋”而胎动。
一句俄罗斯名言这样警告说,“忘记过去,失去一只眼睛;沉溺于过去,失去双眼。”英日等海洋国家在今天世界上的尴尬处境,欧洲海洋文明的衰落,郑和下西洋未竟之事业,对中国走向海洋都是很好的警示,表明中国的海洋强国梦,走自己的老路或西方扩张的老路,都是没有出息的。
中国重新走向海洋,不是去恢复郑和当年的辉煌,也不是载着黄土在海上漂流,而是要塑造“全球中国”的身份和世界领导型国家的地位。中国肩负着文明复兴与文明转型的双重使命,为此必须实现跨越式发展,避免落入效仿、赶超的陷阱。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消费外流”如何解开死结(2014-08-28 16:12:23)
- ·邮票里的党史(2014-08-26 17:14:39)
- ·(2014-08-26 17:12:43)
- ·(2014-08-22 16:14:12)
- ·(2014-08-22 16:07:48)
- ·(2014-08-22 15:52:55)
- ·(2014-08-20 11:17:54)
- ·(2013-11-01 09:51:48)
- ·(2013-10-29 08:15:34)
- ·(2013-10-22 14:21:03)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