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需要怎样的思想沉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启示 -pg电子游戏网站

  • 发表日期:2012-08-08 点击 次

     

    遵循思想发展内在逻辑 形成理论创新科学机制

    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以理论创新主体为核心,社会实践基础、思想发展逻辑、理论研究客体、理论发展条件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程序,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机制

    改革的推进总是伴随着思想论争,如何不被五颜六色的各类似是而非的思想泡沫所迷惑,是当前亟待厘清的时代课题。剔除思想泡沫,沉淀思想精华,路径何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或许会带给我们更多启示。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实践和理论探索,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宝库。之所以能够获得这些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遵循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形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机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呈现出相对独立的思想逻辑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的思想运动过程,具有自身的逻辑特征,呈现出相对独立的思想逻辑。

    吸收与内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起点。所谓吸收,就是理论主体通过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理论精髓、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人类文明发展积累的优秀成果,经过历史检验的实践经验,为开展理论创新奠定正确方向和知识积累。所谓内化,就是理论主体通过由外而内的头脑武装,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内化为自身的世界观、方法论,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念,实现主观世界的根本改造,实现外来理论向自身思想结构的转换,同时将学习而得的各种优秀知识和经验转化为自身的知识要素,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和升级。这个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主体的生成过程。

    结合与转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键环节。所谓结合,就是在吸收内化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及其经验相结合,同中国不同时期的时代特征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历史文化、现实实践的良性互动。所谓转化,就是将世界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转换为带有中国民族特点和时代特征的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在理论风格上的空间转换,在理论应用域上的时间转换,同时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换和中国经验向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提升,从而形成具有时代特征和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和理论建构。

    突破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走向。所谓突破,就是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大道,追随当代人类实践的步伐,根据时代特征和矛盾发展的趋势,不断实现思想解放,突破传统文化中已经过时的内容,已经不适应当代实际要求的经验,以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带有时代局限性和空间局限性的个别观点。所谓创新,就是要在坚持基本原理和结合转化的基础上,根据新的时代特点和实践要求,推动实践和理论上的新创造,提出新的思想观点、概念论断、理论体系、对策思路,共时性地推进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新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性飞跃。

    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在其外化的过程中,具体地展现为理论主体推进理论创新进程、生成理论创新成果的动态机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就是作为理论创新主体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遵循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深入剖析理论研究的客体对象即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把中国的实践经验提升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形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机制

    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以理论创新主体为核心,社会实践基础、思想发展逻辑、理论研究客体、理论发展条件等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和程序,构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科学机制。具体说来,这些机制主要包括信仰引领机制、实践动力机制、集体智慧机制、思想交锋机制等。

    信仰引领机制,就是指理论主体坚定自己的信仰,在理想信念的引领下,坚持正确的理论发展方向,展开深入的理论探索,提出创造性的理论观点。理论是有方向的,理论的方向同理论家的信仰是分不开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能够取得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创新成果,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毫不动摇地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改革开放进程中,邓小平反复强调,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精神动力,搞改革开放,不能丢掉马克思、列宁、毛泽东这些“老祖宗”。即便是遭遇了政治风波的冲击,遭遇了西方某些势力的制裁,邓小平也始终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实践上如此,理论上也是如此。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进行的理论创新,始终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方向引领下的创新,其创新成果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

    实践动力机制,就是指理论主体着眼于实践本身和客观形势的新发展,深入调查研究,分析新的时代特征和矛盾变化的趋势,不断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素材,捕捉新的理论生长点,破解和回答实践所提出的新问题,创造性地提出新的理论观点,实现理论创新。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日益深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主要矛盾不断呈现新的特点,这就给人们提出了新的需要在理论上探索回答的新课题。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勇敢地担当起这个历史使命,紧紧围绕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集体智慧机制,就是指不同层次的创新主体分别从自身的角度和层面提出自己的建议、思考、观点,这些创新成果通过有效的渠道和平台融合,经过核心主体的总结提升,成为符合科学规范的理论观点或思想体系。这个机制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中显得非常突出。例如,关于真理标准的讨论,最初就是由学者提出的学术问题,经过有关领导支持和媒体宣传而转化为全国性的思想解放运动。邓小平在集中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智慧的基础上,把它上升到思想路线的高度,指出它“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实质就在于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并进一步提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新概括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思想交锋机制,就是指在理论创新的过程中,毫不动摇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方向,以高度的理论自觉抵御各种不正确的理论观点,同错误和反动的思想倾向进行不妥协的理论斗争,在斗争中驳倒错误思想,阐明、宣传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思想交锋和斗争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路径和规律,马克思主义就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的斗争中创立、发展并不断胜利的。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的学说……在其生命的途程中每走一步都得经过战斗。”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之路也是如此,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之间的交锋始终没有停止过,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论等错误思潮的干扰更是不绝如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们正是在思想交锋和斗争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在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代表大会上,中国共产党必将会提出一系列重大的理论观点,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增添新的内容,让我们翘首以待。

                                                                 (摘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

    • 上一篇:
    • 下一篇:
    相关阅读:
    • ·“消费外流”如何解开死结(2014-08-28 16:12:23)
    • ·邮票里的党史(2014-08-26 17:14:39)
    • ·(2014-08-26 17:12:43)
    • ·(2014-08-22 16:14:12)
    • ·(2014-08-22 16:07:48)
    • ·(2014-08-22 15:52:55)
    • ·(2014-08-20 11:17:54)
    • ·(2013-11-01 09:51:48)
    • ·(2013-10-29 08:15:34)
    • ·(2013-10-22 14:21:03)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 copyright @ 2012 - 2019 www.mqwsg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民权县直机关工委 pg电子试玩网站免费的版权所有  备案号:

    电话:0370-8550006  地址:民权县人民路中段1号

    邮箱: qq:


    "));
    网站地图